
最近,不少地产媒体都在盘点近10年各地楼市的房价涨幅。
从全国来看,南方城市在这10年里高歌猛进,盘踞榜首;与此相对,北方只有不到两成的城市榜上有名。
买房,到南方去!已经成为过去十年楼市投资最正确的打开方式。
站在全国来看,大湾区整体跑赢了大势。
10年前,深圳、广州和珠海入围全国房价Top20;10年后,这三座城市的排名稳定上升,而在Top20的行列里,还新增了一个东莞。
在有统计数据的全国217个城市中,接近90个城市的房价十年翻番,占比大约40%。而在湾区9市中,房价翻番的比例接近70%。
如果把统计范围扩大到湾区周边的广东城市,我们会发现,房价翻番的比例依然在70%左右。
因为即使是汕尾、清远这些“大湾区外溢”的城市,房价的十年涨幅也超过了100%。
第二、广深的房价差距,正在越拉越大。
要说这十年湾区楼市的最大赢家,当然非深圳莫属。
十年来,这里是全国经济开放最前沿、经济技术实力最前沿,也是楼市涨幅的最前沿。
深圳楼市的平均单价从1.7万暴涨到7.6万元,涨幅超过300%,不但是湾区的房价高地,顺带也超过了温州、上海、北京、杭州和三亚,攀上了全国楼市的最高峰。
同为一线城市,广州的楼市轨迹却截然不同。
十年之前,广州楼市均价1.3万,大概是深圳的四分之三还多。现在,广州的楼市均价3.9万,只有深圳的一半。
其实广州的楼市涨幅不低了,在全国200多个城市里,是可以妥妥地排进Top10的。
两相对比,如果要讨论广州失落感的来源,无非这是十年间,深圳抓住了金融、科技创新产业蓬勃发展的机会,崛起得太快了。
在强劲的科创产业集聚、凶猛的人口流入,以及严重失衡的供需之下,深圳完成了楼市的暴击。
广州作为老牌商贸城市,转身的速度略慢,土地供应量又大,楼价涨得稍微慢一些,也是非常正常的。
在深圳人盯着各种规划和定位,抱团炒房,一门心思搞钱的时候,广州人买房时心里想的大都是哪儿更宜居,上班更方便。
好在整个广东省最优秀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一直都在广州,相比之下,这儿算得上是个高性价比,幸福感超强的一线城市了。
当湾区内部的“站队”越来越重要之后,交通、尤其是轨道交通,就越来越成为楼市涨幅的关键因素了。
毕竟,这是向临深城市“靠拢”的敲门砖。
比如说中山。
中山作为广东“四小虎”之一,制造业家底不错,曾与东莞齐名,但是,近十年来,一直中规中矩,没有什么大的水花。
十年来,GDP增幅垫底,人口增长率也只是湾区中游。就这样一个各方面都在落后的城市,十年下来,房价涨幅湾区第四,仅次于深圳、东莞和广州。
为什么呢?
中山经历了一个从“临广”、“临珠”向“临深”发展的过程。
2015年,深中通道的规划被正式批复,中山和深圳确定被联系起来,2016年,中山的房价几乎涨了一倍。
即使是惠州这种经济总量小,非核心区的城市,本来是和江门、肇庆一个级别的,好在地理位置喜人,抱住了深圳的大腿。
虽然远离深圳的发展方向,但好歹承接着深圳的经济辐射,拉来了不少大项目,也靠着想象中的深惠跨城地铁,惠州拉来了足够托底楼市的投资客。
随着珠江口的跨海交通规划逐渐完善,连南沙和珠海都已经贴上了临深的概念。
临深这个万能膏药,在房价炒作上,真是不要太好使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