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,给珠海的社会治理能力带来了一次大考。
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部署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对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,确定了“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”的战略目标,并提出了“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”的行动目标。
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是我国公共卫生安全建设事项,而公共卫生安全恰恰是市域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内容。
举珠海全市之力战疫,表面看是一场与公共卫生有关的疫情应对,实质是对市域治理能力的全方位考验,涉及党委政府的决策水平、信息公开程度、干部素质水平、社会动员能力等多项内容,是市域治理能力的一次大展示。
市域社会治理能否经受住考验,关键看其能否破解当前市域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。在这场全民参与的疫情防控战役中,珠海经受住了考验。通过疫情应对,珠海同时也全面反思市域社会治理能力,分析差距,找出不足,采取了切实有力措施,补足短板,将市域社会治理能力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。
但在更大的层面,这样的考验无时不在、无处不在。珠海是内地唯一与港澳陆桥相连的城市,地处改革开放前沿,社会治理任务重难度大,社会治理较早遇到新情况、新问题,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,积极探索城市治理改革的方法和路径,有利于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实践样本。
珠海有基础、有能力、更应有信心做好这项工作。珠海社会治理工作起步早、基础好、优势明显,如何把握市域特征,发挥市域优势,将社会治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去谋划,融入大湾区建设,特别是珠澳深度合作框架内去考量,放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整体进程中去推进,确保中央决策、省委部署在珠海落地生根,是珠海下一步工作的关键。
今年是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,当前珠海正奋力推动“二次创业”加快发展,举全市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、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典范。
以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切入点和突破口,围绕共建共治共享方向,聚焦群众关注的提升公共服务水平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热点难点问题,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和水平,相信四十不惑的珠海能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强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